書籍-波赫士全集IV


出版社:時報出版,作者:伊塔羅.卡爾維諾/著,譯者:李桂蜜,出版日期:2005/08/08

波赫士在這篇文章中談到了許多對書籍的觀點,有些是他自己的,有些是別人的延伸出的。
波赫士認為
1.書籍是記憶和想像的延伸。

2.書本不應該披露事物;書本只應幫助我們去發現事物。書寫出來不是為了讓人理解,而是為了讓人去詮釋,是為了激勵讀者去繼續思考的。

3.書裡總應包含更多意義。



4.閱讀原著一時理解不了,但總能從中得到享受,總能聽到某個人的聲音。作者最重要之處是他的語調,一本書的最重要之處是作者的聲音,這個聲音能打動我們。 

5.我把一生部分時間花費在閱讀上。我認為讀書是一種幸福,另一種稍少一點的幸福是寫詩,或者叫做創作,創作就是把我們讀過東西的遺忘和回憶融為一體。

6.要在書本上多下功夫。我總設法閱讀一篇之後再讀第二篇。我認為重讀比初讀還重要,當然為了重讀必須初讀。我就是這樣崇拜書的。

7.我們每讀一本書,書就變化一次,對書中字義的體會就不同。(赫拉克利特說過,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。)

8.書籍裡滿載著逝去的往事。

9.讀者(也)可能豐富了書的內容。

10.我們若閱讀一本古書,就彷彿在閱讀著書之日起到我們今天為止所經歷的那段時光。

波赫士說:「我始終不把自己當作盲人,我繼續買書,不斷地把書放滿我的家。前些日子,有人贈送給我一套一九六六年版的<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>(Enciclopedia Brokhause)。我感覺到了家裏存放著這套書,我感到這是一種幸福。那裡擺放著二十多卷書,裏面有我無法閱讀的哥特體字母,有我無法看見的地圖和插畫,但是,這部書就放在那裏。我感受到了這部書包含的深厚情誼。我認為書是人們能夠享受到的一種幸福。」

波赫士他說,他不願說的太動情,但看到了這,我沒有辦法無動於衷;他看不到,但他還是努力在看著。我家中也擺放了一套波赫士全集,我明白他所說的感情,這是真正對書的愛情。我知道或許這一生我可能無法理解波赫士的作品一點點,但從此刻起這些書已成為我的護身符。

波赫士是幸福的,他找到了讓他感到幸福的事,並且讓這件事緊緊抓住了他的心。
對於閱讀,我是被動的,總是不去做深刻的思考。好像讀了,卻沒有讀進去,即使想背也背不起來。我也知道是自已不夠努力沒有讓這些書本成為我獨特的存在,沒有吸收後再從新輸出變成自己的想法。好一點的狀況是,那些作品變成隻言片語在腦海裡浮沈、成為了許許多多的片段、散亂在四處,期待著或許有一天突然出現在思考的脈絡裡。糟一點的則是,不敵記憶的短暫,讀過的東西就這樣隨著時間的長流消失不見了。所以我害怕,慌恐甚至沮喪,難道走過真的會流下痕跡?不過我想著閱讀總比不閱讀好,至少現在是抱著這樣的心態。從新再來過,就像得了失憶症忘了自己所愛的人一樣,再愛一次,如果自己曾經愛過這本書,那麼也一定會從新再愛上它一次,如果有一天可以對著讀過的書本說,我想起來了,那就心滿意足了。




對於書籍的其他觀點
1.口頭語言的替代物,畢達哥拉斯,「大師說過」,他肯定了他們有自由在大師思考的基礎之上繼續思考。

2.書可能是神的作品。上帝寫了一部書,這部書裡沒有半點偶然性;連字數和每段的音節數量都不是隨便的,不允許我們玩弄詞藻,不允許我們忽視字數的含義。一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
3.每個國家都必須有一部代表性的書,必須有一位代表性的作家。彷彿每個國家都得有一個不同(不同於這個國家本身的特質)的人來做代表,這個人可能成為醫治這個國家的毛病的某種特效藥、抗毒素、解毒劑。(這個國家想要成為的形象)

4.蒙田說:「不快樂的事我不做。」強制性閱讀是虛假的觀念。讀書是一種略帶憂鬱的享受。

5.愛默生說,圖書館是一座奇妙的珍藏室。在這座珍藏室裡,人類最好的精靈都像著了魔似的在昏睡,但都期待著我們用語言來打破其沈睡。我們必須把書打開,這樣,精靈們就會覺醒。他說,這樣,我們就能同人類產生的最優秀分子結為夥伴,但我們不去尋找他們,卻寧願去閱讀各種評論、批評而不去聽他們自己說些什麼。

留言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