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:自由的選擇或是慾望的俘虜?


消費慾

「慾望並不欲求滿足。相反地,慾望欲求的是慾望。」-馬克•泰勒(Mark C. Taylor) & 依莎•薩林(ESA Sarinen)

「大部分人生活中有意選擇的意義,來自他們的消費品遠多於來自他們的生產品。」-威廉森(Judith Williamson)

我們的社會是個消費者社會。
在消費社會裡,經濟成長比較不是依賴「國家生產力」而是依賴消費者的蓬勃活力。

為何消費?
1. 慾望
•消費者並不緊緊擁抱任何事物,沒有任何事情應該永遠投身奉獻,沒有任何慾望是最終的,沒有任何需要能夠算得上完全滿足,滿足在完成消費的瞬間就結束,那些慾望(產品)在產生最大衝擊後就該立即廢棄。

•個體的需求其實並無其物,在消費者和一個物品之間,需求並沒有產生任何的對應,需求體系其實是生產體系的產物。需求並不是一種對於個別物體的需求,所以滿足將永遠無法實現。


•消費建立在匱乏之上-永遠欲求自己所沒擁有的東西。
所以愈消費愈空虛,拿不存在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洞

他的情慾不是為了擁有物體自身而存在,而是由於虛幻整體性的狂熱而滋生,為了完成整套集合,其實他真正嘗試在做的是對他自己進行重新收集。-退化到肛門期:以積累和持存來表現。(布希亞)

2. 認同
•人們透過消費模式中的符號使用,來建構他們的自我感與認同感。

•透過個人的消費選擇,個性可以彰顯,關係可以達成,資源可以獲得。

•他們透過自己所消費的東西,來創造他們是誰的意義。

•當思索到自己是誰,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時,他們所想到的不是他們創造出什麼,他們的志業為何,而是他們嚮往的那種消費生活風格。

3.建立差異
•炫耀和展示個人的財富,物品是能夠充當「公開宣佈變化」的工具

•消費不僅表達了經濟差異,這種差異只是一組自主的經濟因素所致,消費更是一組社會與文化實踐,它建立了社會團體/階級之間的差異。

4.意識形態和理念的實踐
•透過購買物品達到理想的生活風格。如果能夠買下一個與自己希求的生活風格有關連的物品,這物品就為你和理想的生活風格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。

5. 排遣無聊
•除了消費,不知如何運用空閒的時間。在消費世界裡,彷彿總是有新鮮、刺激的事情發生。消費者市場確保任何時候,都沒有人會因為「全都嘗試過了」,以及耗盡了生活必須提供的愉悅泉源,而感到失望或憂煩。

推波助瀾
1.廣告和媒體
•為了提升消費,決不能讓消費者休息,必須讓他們不斷暴露在新的誘惑下,以便一直保持激動狀態,永遠不讓興奮萎縮,使他們保持懷疑和不滿足。

•認同的消費一定不能消滅對其它新而更好的認同的慾求,也不能預先排除吸收這些認同的能力。

•誘惑、展示未曾經驗的驚奇,應允尚未嘗試的感覺,卻看低與遮蔽以前嘗試過的每件事物。

•做為消費慾望的客體,他們被敦促去注視自己以及他人。

•廣告提供愉悅的夢幻,製造社會夢魘和各式各樣的慾望。創造出消費者的缺失,同時允諾可以用產品補救此缺失。

•把「自我」、轉變成「商品化的自我」。

2. 汰舊性計畫
•故意製造短暫易變的事物,大幅縮短產品與服務的使用期限。

3.資本主義的社會,離不開的社群平台
•自由的消費市場反抗管制

•傑洛米•西布魯克(Jeremy Seabrook):「窮人生活所在的文化,並未與富人分離,他們必須住在替有錢人的福祉設計的同一個世界裡。他們的貧窮還會因為經濟成長而加劇,就如同會因為蕭條和停滯而惡化一般。」

•社群平台,不斷地傳送看似光鮮亮麗,精彩紛呈的生活型態。

惡果
1.破壞環境
•消費耗用自然資源,為了新的慾望不停汰舊尚可使用的產品,造成浪費和永遠清理不完的丟棄物。

2.物質與金錢為導向
•為了消費必需追求金錢與財富,有錢人變成了社會的模範和普遍崇拜的對象。財富保障了最新奇而美妙的生活方式。重要的是某人能夠做什麼(消費什麼),而不是應該做什麼(道德),或是做過了什麼。

3. 負面的心理狀態
•人類存在的適當與否,乃是由社會中的高尚生活標準來衡量,無法達到標準,就會產生煩惱,羞辱感,和嫉妒。

•永遠處於一種不滿足的狀態,內心全是慾望無法得到平靜。

•消費是徹底個別、孤立,而且最終是孤獨的活動,慾望是種私人的,難以溝通的感覺。

4.立即性的社會
•消費者社會不會輕鬆接受延遲滿足的呼喚,消費者以信用購物的慾望,強大到足以壓過他們無力償還的恐懼。它是一個「當下的」社會,而非「等待」的社會。

•高難度且須經長期培養的「論述性文化」,已被重感官及奇觀的「立即性文化」取代。在這,任何未來計畫都不見了,這表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為了遠方的偉大目標而延遲任何的事情,也不需要為了未來規劃,而去學習複雜的論述性文化。

•時間全都扁平化為當下,成為一個有表無裡的社會,是意義的零度。

5.物化人類
•把人類也物化成具有功能性的人,如同物體一般,甚至可以商品化出售。

6.虛假的自由
•明明消費者就是被操縱,受到引誘,並且不可能以其它方式生活,卻被包裝成是一種自由意志的展現,是有意識的選擇。

救贖
1.付出
•快樂無關於享有,而是關於義務,它並不根源於個人,而是從社會的義務中產生。

2.學習

3.創造

4.擁有信念/信仰

5. 遠離誘惑

相關閱讀
1. <<婦女樂園>>-左拉

2. <<娜娜>>-左拉

3. <<包法利夫人>>-福樓拜

4. <<高老頭>>-巴爾扎克

留言

相關文章